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髋臼骨折不同移位类型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的复位质量,并且分析复位质量对髋臼骨折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77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19~78岁,平均42.4岁。按照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骨折41例,复杂骨折36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周50例,2周27例。采用Matta复位标准对患者术后进行复位质量和远期影像学评价;根据改良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临床功能行评估,分析复位质量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7个月。手术时间2.5~10.5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400~5 500 ml,平均1 652 ml。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末次随访时d'Aubigné-Postel评分:疼痛4.60±1.35,行走4.80±1.14,关节活动度4.50±1.37,总分14.60±2.73;其中优12例,良43例,可15例,差7例,优良率71.4%(55/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位质量与手术疗效有关(P0.05)。内旋阶梯状移位和外旋阶梯状移位同手术疗效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复位质量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阶梯状移位对髋臼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明显,故主张手术时要注意阶梯状移位、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髋臼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采用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4例髌骨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6~81岁,平均(46.0±3.0)岁;横形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22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对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0±2.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手术时间(54.2±10.4) min,术中出血量(56.0±8.5)ml,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4.6±1.3)d.术后无感染、退针、线缆松脱,无皮肤刺激等并发症发生.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总分29.06±1.67,其中优33例,良1例.结论: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特别是横形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可早期活动膝关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基于压痛点关节外操作的关节镜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33~62(43.16±8.12)岁;保守治疗时间为7~41(15.47±7.08)个月。19例均采用基于压痛点关节外操作的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VAS评分、Mayo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6(17.16±5.25)个月。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和神经损伤发生。术后6个月无综合握力减弱。VAS评分由术前的4.42±1.17降至至术后3个月的0.53±0.61;Mayo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2.63±7.88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93.42±5.28;根据Mayo功能评分,优17例,良2例。结论:基于压痛点关节外操作的关节镜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采用关节外操作处理关节外主要病变,解剖层次易于理解,视野良好,清理彻底,疗效确切,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5.
赵章伟  周凯  李琪  蔡春元 《中国骨伤》2020,33(3):234-237
目的:测量国人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前后根部附着区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修复半月板根部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30个国人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其中男16例,女14例;死亡年龄35~68(55.6±7.8)岁。对半月板根部附着区结构进行解剖,测量内外侧半月板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与胫骨内外侧髁间棘、后交叉韧带前缘、内侧胫骨平台软骨后方外侧缘及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后方内侧缘等标志点的位置关系和各个附着区的面积。结果:内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内侧髁间棘后方(11.73±3.10) mm、外侧(2.77±0.86) mm,后交叉韧带前缘前(2.76±0.76) mm,内侧平台软骨外侧缘外(3.92±0.22) mm,附着区面积(31.29±5.18) mm~2。内侧半月板前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内侧髁间棘前方(25.40±5.27) mm、外侧(3.01±0.86) mm,附着区面积(46.18±11.60) mm~2。外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外侧髁间棘后方(4.51±1.35)mm、内侧(1.85±0.34) mm,后交叉韧带前缘前(6.91±1.11) mm,外侧平台软骨内侧缘内(3.16±0.96) mm,附着区面积(44.10±6.23) mm~2。外侧半月板前根部附着区:中心点位于胫骨外侧髁间棘前方(12.97±2.92) mm、外侧(1.31±0.22) mm,附着区面积(60.84±14.98) mm~2。结论 :该试验定量描述内外侧半月板前后根部附着区的面积以及其中心点与相应标志点的位置关系,为临床修复半月板根部损伤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关节外操作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11月连续收治顽固性网球肘患者21例(21例肘)。其中,男8例,女13例,手术时患者年龄33~62岁,平均43岁;保守治疗时间为7~41个月,平均15.0个月。21例顽固性网球肘均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外操作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7.3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1例在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外上髁压痛点压痛程度等方面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19例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2例对治疗结果满意,无不满意病例。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外操作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手术方式直观、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技术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63(45.05±8.70)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5~68(45.00±9.44)岁。观察组行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技术治疗,对照组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技术组手术时间(65.24±5.36)min,较锁骨钩钢板组(48.81±4.72) min长(P<0.05)。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测定显示,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3.29±2.15)、(85.43±1.47)、(93.86±1.2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为(2.76±0.62)、(1.71±0.64)、(0.57±0.5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肩部疼痛;对照组术后5例肩部疼痛,2例肩关节活动受限,1例肩峰下骨质吸收,两组均未出现复位丢失。结论: 双纽扣钢板联合加强锚钉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无须取出内固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改善情况优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现实虚拟互动技术及有限元分析法,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合理定位及重建术后移植物固定膝关节力学响应。方法:取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5具,用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重建膝关节三维计算机模型,以实验获得的外部结构运动指标操纵此模型,真实再现人体膝关节屈伸运动。分析模型内部股骨与胫骨关节面在此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分别在后交叉韧带前外侧束(ALB)和后内侧束(PMB)股骨端附丽区选取前、后、中、近、远10个测试点,选取胫骨端止点中点,利用软件Geomagic计算连接两关节面各两点间的长度变化。将模型导入软件Ansys,采用四面体单元建立起股骨-胫骨复合体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行走中单腿着地情况对模型施加自身体重冲击载荷,分析关节面的受力情况。结果:计算机还原出各运动角度下膝关节骨性结构的空间形态,软件Geomagic的几何计算功能能准确测量股骨各点与胫骨止点间在关节内的长度变化,ALB和PMB相同测试点在不同角度所得关节面两点间长度变化平均值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同一角度不同测试点所得数据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各点中以A2变化最小(1.35±0.19)mm,A1变化最大(5.41±1.22)mm,A2和A3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3>0.05);PMB各点中以B3点变化最小(1.95±0.04)mm,B1变化最大(5.23±2.21)mm,只有A2、A3和B3点变化范围在2 mm以内。结论 :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建立可供分析测量的膝关节模型,能准确的对交叉韧带的长度进行测量。在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中,前外侧束应以其股骨附丽区上缘的中点(即近测试点)为中心钻孔;后内侧束应以其股骨附丽区上缘(即近测试点)为中心钻孔建立股骨骨隧道。模型为进一步评价重建等长点偏差对术后移植物固定力学环境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